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 )。
A.《論語》
B.《荀子》
C.《孟子》
D.《學記》
【答案】C
【解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一…強調學習是積極的思維過程。
2.先行組織策略的代表人是( )。
A.加涅
B.布魯納
C.奧蘇貝爾
D.托爾曼
【答案】C
【解析】奧蘇貝爾的認知一接受學習論中提出了先行組織策略,指在學習任務本身之前先呈現(xiàn)引導性材料的教學策略。
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
D.生物進化論
【答案】A
【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從恩格斯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個著名的原則出發(fā),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類特有的生產(chǎn)勞動。
4.普通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 )。
A.幼兒教育
B.中小學教育
C.高等教育
D.職業(yè)技術教育
【答案】B
【解析】中小學教育是普通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5.嬰兒打過幾次針,看見白衣人就會有躲避或啼哭的反應,這是一種( )。
A.非條件反射
B.無條件反射
C.條件反射
D.生來的反射
【答案】C
【解析】嬰兒依據(jù)事物信號進行應變的行為是個體在后天生活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
渝公網(wǎng)安備 500108020049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