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時,將所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歸納成一個知識網(wǎng)絡。這種學習策略是( )。(單選)
A.組織策略
B.計劃策略
C.復述策略
D.精加工策略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策略的分類。
選項A,組織是對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和利用表格。符合題意。
選項B,計劃策略是根據(jù)認知活動的目標,在進行一項認知活動之前,進一步明確認知目標、確定認知過程和環(huán)節(jié)、預計認知結果、選擇認知策略并評估其有效性。
選項C,復述策略是指為了在記憶中保持所學信息而對信息進行重復識記的策略。
選項D,精加工策略是一種通過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和記憶的深層加工策略。
綜上,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A。
2.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多選)
A.學習任務的相似性
B.原有認知結構
C.心向與定勢
D.學習的指導
【答案】ABCD
【解析】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
1.相似性。學習對象的相似性的大小主要由兩項任務中含有的共同成分決定,較多的共同成分將產生較大的相似性,并導致遷移的產生。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學習材料(如刺激)、學習中的環(huán)境線索、學習結果(如反應)、學習過程、學習目標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
2.原有認知結構。原有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遷移方式,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
3.學習心向與定勢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tài)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故本題答案選擇ABCD。
3.在學習中如果能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改善他們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 )(判斷)
【答案】√
【解析】一般來說,正強化和負強化都起著增強學習動機的作用,如適當?shù)谋頁P與獎勵、獲得優(yōu)秀成績、取消考試等便是正強化或負強化的手段。懲罰則一般起著削弱學習動機的作用,但有時也可使一個人在失敗中重新振作起來,如頻繁的懲罰、考試不及格等便是懲罰的手段。
所以在學習中如能合理地增強正強化,利用負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改善他們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故本題說法正確。
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的心理學家是班杜拉。( )(判斷)
【答案】√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
5.疫情期間,小林一直在家上網(wǎng)課,但網(wǎng)課的效果并不理想,小林形容上網(wǎng)課是無聊直播,根本提不起興趣,抱怨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太快,聽不懂也跟不上,課堂提問回答不上來被老師指責不認真,課后作業(yè)不會寫也被父母罵又懶又笨,上網(wǎng)課期間,小林整個人精神萎靡,完全學不進去,久而久之,小林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和動力,認為自己就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每天只打卡根本不聽課,對成績也越來越無所謂。
請分析小林喪失信心和動力的原因。(案例)
【答案】
【解析】材料中的小林喪失信心和動力的原因有以下原因:
首先,歸因為內部的、穩(wěn)定、不可控的,即歸因為能力;材料中小林的學習落下之后,認為自己就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既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歸因錯誤。
其次,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低層次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就不會向高層次需要發(fā)展。材料中小林課堂提問回答不上來被老師指責不認真,課后作業(yè)不會寫也被父母罵又懶又笨,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再次,產生習得性無助。材料中小林認為自己能力不行之后,每天只打卡根本不聽課,對成績也越來越無所謂,產生了習得性無助。
最后,對網(wǎng)課不感興趣,沒有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材料中小林形容上網(wǎng)課是無聊直播,根本提不起興趣,抱怨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太快,聽不懂也跟不上。
渝公網(wǎng)安備 500108020049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