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古學研究要充分結(jié)合文獻記載,在歷史時代考古學的研究中尤其如此。中國古代文獻________,自當按各人的專業(yè)需求,擇要閱讀。要緊的是必須懂得文獻史、目錄學等,以便在繁多的古籍中尋取確切相關(guān)的記載,加以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比比皆是 考察
B.恒河沙數(shù) 審核
C.汗牛充棟 查證
D.浩如煙海 考核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自當按各人的專業(yè)需求,擇要閱讀”可知,所填的詞語說明古代文獻多。A項“比比皆是”指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該成語不能形容文獻多的,排除A項。B項“恒河沙數(shù)”指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該成語也不能形容文獻多,排除B項。C項“汗牛充棟”形容藏書很多,該成語不是形容文獻多的,排除C項。D項“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符合語境。答案鎖定D選項。第二步,驗證第二空。“考核”指考查審核,代入第二空,說明在繁多的古籍中尋求確切相關(guān)的記載來考查審核考古學所研究的內(nèi)容,語義明確。故本題選D。
2.一次考試共有6道試題,做對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第6題的人分別占參加考試人數(shù)的98%,75%,86%,92%,74%,94%,如果做對四道或四道以上為合格,那么這次考試的合格率至少是( )。
A.60%
B.73%
C.86.5%
D.100%
【答案】B
3.三個和尚在破廟里相遇。“這廟荒廢必是和尚不虔。”甲和尚說。“必是和尚不勤。”乙和尚說。“必是和尚不敬。”丙和尚說。三人爭執(zhí)不下,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于是甲和尚禮佛念經(jīng),乙和尚整理廟務,丙和尚化緣講經(jīng),果然香火漸盛。但是,后因三人爭功鬧個不休,廟里的盛況又逐漸消失了。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A.所有的成敗得失,取決于天時、地利和人和
B.“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敗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負責、各盡所能十分重要
【答案】C
【解析】文段通過三個和尚經(jīng)營寺廟的故事告訴人們“人心”對得失成敗的重要作用,這段文字展現(xiàn)了一座寺廟由破敗→興盛→破敗和三個和尚由爭執(zhí)→團結(jié)→爭執(zhí)的過程,這個過程現(xiàn)象的背后是“人心”,人心決定了事物的得、失、成、敗,因此,本題選擇C項。A項中所謂的“天時”、“地利”故事中不曾涉及,文中主要講的是“人和”,排除。B項只能解釋最后一句話,與之前的“香火漸盛”矛盾,排除。D項只印證了“香火漸盛”,對后來的“盛況不再”沒有涉及,排除。故本題選C。
4.有的人沒有“專業(yè)性”觀念,欣賞全才、通才,不重視乃至鄙視專業(yè)人才,以為只要悟“道”,就可以________,什么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領(lǐng)域都可以去坐而論道。這種觀念在部分當代人文學者中仍然存在,科研工作者在他們眼中只是些關(guān)注細枝末節(jié)的技術(shù)員,不如他們掌握先進的哲學思想后,可以站得高看得遠,乃至以科學導師自居,可以為科學的發(fā)展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觸類旁通 運籌帷幄
B.融會貫通 指點迷津
C.見微知著 建言獻策
D.舉一反三 出謀劃策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有的人沒有‘專業(yè)性’觀念,欣賞全才、通才”可知,此處應體現(xiàn)知識之間有聯(lián)系,無明顯界限之意。C項“見微知著”指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zhì)和發(fā)展趨勢,有以小見大之意。不符合語境,排除C項。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jù)“以科學導師自居”可知,導師對科學發(fā)展有指引之意,該空應體現(xiàn)“指引”之意。A項“運籌帷幄”側(cè)重在后方做出全面計劃,無指引之意,排除A項;D項“出謀劃策”指制訂計劃謀略,給別人出主意,并無指引之意,排除D項;B項“指點迷津”指針對事物的困難處,提供解決的方向、辦法或途徑,有指引之意,符合文意。故本題選B
渝公網(wǎng)安備 500108020049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