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碳酸鈉的性質(zhì)。
【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中,觀察、分析和設計簡單的碳酸鹽化學實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驗證科學假設的教學過程,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和得到成果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碳酸鈉的性質(zhì)。
【難點】良好實驗素養(yǎng)和探究能力的養(yǎng)成。
三、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激趣導入
【跨科激趣】在語文中我們學過宋代有很多著名的詩人、詞人,他們的詩詞直到今天還在傳唱,其中就有“三蘇”,大家可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
【回答】蘇洵、蘇軾、蘇澈。
【聯(lián)系化學】化學中其實也有“三蘇”,他們分別是蘇打——碳酸鈉、小蘇打——碳酸氫鈉、大蘇打——硫代硫酸鈉。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蘇打——碳酸鈉的性質(zhì)。
(二)聯(lián)系舊知,探究新知
【講解】在初中,我們在學習鹽類的時候接觸過碳酸鈉,俗稱純堿,在工業(yè)中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chǎn)等。(邊講解邊投影碳酸鈉用途的圖片,激發(fā)興趣)
【提問】既然我們知道碳酸鈉是鹽類,可是為什么俗稱是純堿呢?
【猜測一】有可能是它的水溶液呈堿性。
【講解】好的,那我們一會兒設計探究實驗一起來探究一下,那在設計實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1.觀察物質(zhì)的外觀,得出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2.分析物質(zhì)的類別,沖刺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3.設計探究實驗,進行實驗驗證;4.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下面我們先來第一步,觀察物質(zhì)的外觀。
【展示】碳酸鈉的固體物質(zhì)及其水溶液。
【提問】你能得出碳酸鈉的哪些物理性質(zhì)?
【回答】碳酸鈉是白色粉末狀晶體,易溶于水。
【提問】我們在初中學習過鹽類的一般化學性質(zhì)是什么?碳酸鈉有可能和哪些物質(zhì)反應呢?
【猜測二】有可能和酸、堿、鹽反應。
【提問】那么它是不是這樣呢?除了這些性質(zhì),碳酸鈉還有哪些性質(zhì)呢?
【講解】那么我們一起來看著課本幫我們設計好的探究實驗,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一下我們剛才的猜測是否成立?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完實驗,請學生展示實驗探究的結果。
【學生一】通過用pH試紙測定碳酸鈉溶液,pH接近12,Ph>7,故碳酸鈉溶液是呈堿性的。
【學生二】碳酸鈉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
【學生三】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
【學生四】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有氣體生成,氣體是二氧化碳。
【學生五】銅片上的油污消失。
【提問】為什么油污會消失?
學生可能答不上來或者回答不正確。
【講解】初中學習過碳酸鈉可以用于洗滌劑,這里的油污消失正是如此。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可以去油污,加熱溶液,堿性增強,效果更好,所以我們看到油污消失了。
【總結】通過實驗探究,碳酸鈉可以和酸、堿、鹽反應,并且還有強烈的去油污效果。
(三)知識升華,繼續(xù)探究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略
渝公網(wǎng)安備 500108020049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