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說課?
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闡述教學設計(或教學得失),并與聽者一起進行?或反思,共同研討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如何確立教學重點。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不分學科都要寫說課稿,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我們備考,一方面說課稿有可能占分,所以說課稿必須用心寫。其次,我們說課的對象是同行,這是一個關鍵。以高中數(shù)學《等比數(shù)列》為例,如果是試講的話:“同學們,請思考一下這組數(shù)列間有什么規(guī)律嗎?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時間5分鐘,現(xiàn)在開始。”而對于說課就必須換一種說法:“本環(huán)節(jié)我會請同學們就展示的幾組數(shù)列間的規(guī)律展開討論,同學們積極發(fā)言、主動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組織學生討論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學習熱情。”雖然是同樣的內容但是換了一種說法,試講和說課就能區(qū)分出來了。
說課理論
為了方便大家備考我們將說課的內容分為A部分和B部分,其中A部分包含了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重難點,B部分包含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A部分我么可以把它看作是非常模式化的內容,它是由一定的過渡語加環(huán)節(jié)要點形成的。
第一,“說教材”環(huán)節(jié),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一堂課的前提”+內容要點“本節(jié)課是小學語文X單元X課”,由此來形成“說教材”的內容。除此之外要點的選擇上還可以從低位、作用方面展開。
第二,“說學情”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理解這部分需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特點、思維特點。過渡語“教學的基本前提是為了學生而進行的教學,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所面對的學生特點。”+要點“認知和思維特點、生活經驗儲備、學習知識儲備、喜好和興趣”。
第三,“說教學目標”,過渡語“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第四,“說重難點”,過渡語“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xiàn)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為”+“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第五,“說教法學法”,過渡語“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具體的教學方法
第六,“說教學過程”,過渡語“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四部曲(導入、新授、鞏固提高、小結與作業(yè))
第七,“說板書設計”,過渡語“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課文的重點、難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體現(xiàn)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但不單調,體現(xiàn)了藝術性。”+展示板書。
以上就是說課的整體步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缺失,我們唯一可以出彩的地方就體現(xiàn)在了過渡語上。